智慧物业服务+养老服务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

2019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》,首次提出“探索‘物业服务+养老服务’模式,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、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。”

2020年12月,国务院办公厅再印发《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将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重点任务进行部门责任分工。

物业养老

1、养老服务场地缺乏
场地的缺乏问题主要体现在老旧小区,叠加老城区人口老龄化,使得场地问题更加突出。各地正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、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等,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。同时,如果加大清理老城区被占用的规划养老设施,也将有助于增加养老用房。新建住宅小区,需要按照规划要求,落实社区养老设施配建要求,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验收。
社区里的公共用房,如果想将其转为养老用房,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。多家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此类情况,即所谓邻避效应。公共用房归全体业主所有,一些设施用房希望转为居家养老场地,企业已经办理完政府申请手续和流程,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业主阻拦,小区业主不同意在本小区设立专门养老设施用房。
如果租赁经营性用房作为养老用途,则面临显著增加运营成本,养老服务现状目前基本是薄利甚至亏本经营,企业租赁经营用房需要在租金上申请政府的补贴支持。

2、养老服务专业化壁垒
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专业领域,有其行业特殊性和专业化壁垒,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服务生态体系。在用户的心智认知中,对于物业企业,认为其在提供物业服务方面是专业化的,但对于能否提供专业养老服务,却存在怀疑。
养老服务中的护理等内容,需要较高专业化背景。养老产品背后的核心是用户的信任,而信任是来自于专业化背书。养老服务的独立定价权,即养老市场化服务价格,也是来自于其服务的专业性。物业企业能否让客户接受,将养老服务作为单独类定价的专业性服务去提供,存在一定难度。
养老产业本身面临人才的瓶颈,即人才的上升、晋升渠道。即使是基层有着相应经验的护理人员,也更愿意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而非养老机构,这是因为前者更有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。同样在社区养老中,更将会面临专业人才匮乏问题。

3、社区养老服务的盈利性
养老服务有需求,但要把客户的消费意愿转化为支付能力,中间还存在缺口。社区养老如果仅聚焦本社区,则其订单密度和额度不能支撑可盈利的商业模式。只有统筹周边社区养老、政府街道的养老需求,形成一定规模效应,才有可能走向正循环。这也进一步提示,在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配建规划中,需要考虑合理的规模化和集中化。

面对这些难点,如何解决?

1、将物业作为服务平台和渠道入口,弱化对场地资源的需求,重点提供上门养老服务。
物业企业切入养老服务,针对养老场地缺乏问题,可以将社区服务中心聚焦为搭建服务平台。平台的功能是连接和汇集,一方面成为政府对接养老服务的联结点,另一方面以平台的方式对接各类专业机构、专业资源。社区采购相应服务,获取相应补贴。作为资源和信息的聚集地,以服务平台和服务渠道作为入口,重点解决社区老人的上门服务需求,从而弱化对场地资源的要求。

物业企业搭建小区养老服务平台,会有助于组织和带动人流,以社群组织,社区活动等方式,形成服务场景,激发消费。例如,为老人举办各类活动,组织老人学习课程,为老人组织旅游等,形成良性正循环。

2、破解专业化壁垒,打通物业和养老间的关联。
以物业公司和养老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,打通物业服务和养老服务间的关联。例如,和养老机构成立合资公司,通过物业公司的信用,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,与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合作,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将养老站长等职能归到物业服务中心,由项目经理或主管副经理兼任等方式,确保物业服务和养老部门能够充分融合。赋能物业管家,重新定义物业管理处、物业客服中心功能,和养老服务功能更密切结合。在社区场景中,通过举办活动等各种方式,融合物业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。

3、通过组织创新、技术创新,更好服务于社区养老。
目前对于养老行业的管理,面临着对接政府多部门的现状,例如物业公司对接房管局;养老机构对接民政局、残联;社区活动建设在一些城市对接社区治理委员会等。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,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动机制、联席会议制度等,及时沟通协调,可以给物企发展养老服务提供更便捷的支持。

4、采用智慧物业+养老模式

智慧物业+养老模式就是借助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智能硬件,通过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打造智慧物业服务+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系统,以便应对在物业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居家社区养老场景。系统提供包括上门服务、日间照料、线上商城、门店管理、物业管理、巡视探访、文娱活动、智能看护(定位服务、视频监控、智能家居、智能安防)、紧急救助、呼叫中心、医养结合等一系列完整的智慧养老社区需具备的功能,以满足致力于提供多元化、商业化的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运营管理的需求。

返回顶部